下好化解矛盾的“先手棋”

最新信息

下好化解矛盾的“先手棋”
2024-01-08 05:22:00
整合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等三方力量的“三所联动”调解室,开进了居委会,让老百姓解决纠纷不出社区;居委会有了专属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治理善用法治思维;“微网格”“微邻里”等居民身边的调解模式,随时化解邻里间的小矛盾;面对医疗、旧改等领域的新难题,不断探索矛盾纠纷调解新方式……近年,黄浦区积极践行与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下好化解矛盾的“先手棋”,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与疏导端用力,探索与完善符合城区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让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底座更加坚实。
  本报记者唐烨
  “三所联动”调解室开进居委会
  最近,黄浦区豫园派出所民警与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物业因房屋维修事宜产生纠纷,双方在维修费用的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这个居民拖欠物业费多年,态度强硬,物业则表示要通过诉讼渠道解决这一问题。双方关系跌入冰点。
  社区民警和人民调解员邀请双方来到了设在居委会的“三所联动”调解室。专业律师对双方进行了法律、法规的阐释,社区民警和人民调解员讲法、讲理地进行了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符合法理又不失情理的解决方案。本要进入诉讼的冲突就地化解。
  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其实就是要“抓前端、治未病”,就是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上海正在大力推广“三所联动”机制,通过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整合公安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三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黄浦区以资源统筹为支撑,在推广“三所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黄浦区司法局会同区公安分局,研究制定《黄浦区深化推广“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在黄浦区的街道、居委会等设立了两级“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在居民触手可及的地方设立‘三所联动’调解室,搭建了联动解纷平台,让老百姓有地方说理、有地方化解纠纷,遇到矛盾就不再慌、不再闹。”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7月以来,黄浦区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其中通过“三所联动”机制成功调处治安案件190件,刑事和解案件2件,处置110非警务警情工单1822件。
  每个居委会都有法律顾问
  某日,黄浦区某居委会,几个居民急匆匆地找到了居委会干部。原来,他们居住的老式里弄小区周边,一座商务楼正在实施翻新工程。因涉及开挖地基等“大工程”,居民们担心:老里弄房屋经不起折腾,且施工产生的噪音、灰尘、震动、夜间照明等,也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当天,大型施工设备开进了小区,居民找到居委会干部,要求阻止施工。但商务楼产权方认为,翻修工程并未违反法律规定,且居民提出的担忧只是猜测,没有事实依据。
  一方坚持施工,一方不让施工,矛盾一触即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很多社区矛盾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各类民事、经济、行政等矛盾纠纷形成原因不同、生成过程复杂,增大了基层社区矛盾的化解难度,这需要更为多元、更为专业的调处力量的参与。如今,在黄浦区,每个街道、居委会都有专属的社区法律顾问,遇到矛盾纠纷,社区法律顾问与社区干部等一起进行调处。
  该街道、居委通过“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平台”,组织受影响居民、产权公司、施工单位等多方主体参与,由社区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协调。协调过程中,律师、街道与居委会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了解居民的诉求。针对居民所担忧的施工可能危及住宅的安全问题,协商由施工单位委托相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施工安全;就居民反映的噪音、灰尘、震动、夜间照明等隐患,律师、街道与居委会代表居民与产权公司、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们说十句、百句,可能不如社区法律顾问说一句。”一位社区干部说,专业律师加入社区矛盾的调处,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有利于解决复杂的社区矛盾,让矛盾化解起来更加顺利。
  微网格微邻里化解小矛盾
  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建德居民区,一小区几户居民的生活这两年被一株参天大树困扰。大树枝叶繁茂,严重影响了居民楼的通风和采光,一遇刮风下雨,树枝容易折断、掉落,存在安全隐患。“麻烦”的是,大树并非长在小区内,而是生长在隔壁的交大医学院内。
  在另一个小区,一个楼栋内摆放在公共走廊上的一些花卉绿植,让邻里间产生了嫌隙。原来,爱好花草的居民将自家花卉绿植放在公共楼道,装点环境本是好事,但过量的摆放引起了其他居民的反感。
  在生活中,一些细碎的小矛盾往往易被忽略。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如果置之不理,长期不解决,不仅影响邻里关系、降低居民生活的满意度,还可能成为基层治安的隐患。
  为推动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源头化解,瑞金二路街道创新打造“1个综治中心—1个初心调解室—3个综合网格工作站—16个居委调委会—40个微网格”五级调解矩阵,并根据难易程度将矛盾纠纷细分为“重大类”“疑难类”“关注类”“一般类”“简易类”等五类,分别由“综治中心”“初心调解室”“综合网格工作站”“居委调委会”“微网格”分级介入解决矛盾纠纷。
  隔壁大树的“扰民”问题就属于“简易类”矛盾纠纷。建德居民区微网格长联系到了医学院相关负责人。经过沟通协商,学校很快安排了专业人员对树枝进行了修剪,几户居民重见“阳光”,矛盾化解了,居民心气更顺了。
  街道还依托“法治小院”基层法治社区蓝本,试点增设了更末梢一级的楼组“微邻里”,解决那些“多说几句话、多想几个小点子,就能解决”的小矛盾。
  楼栋内花卉绿植过量引发邻居不满的矛盾,最终就通过“微邻里”解决。楼组长在楼栋微信内,提议在楼栋内开辟一块公共区域,专门用于摆放绿植,这样既控制了摆放的总量,也满足了爱好花草居民的需求,同时美化了环境,这一提议得到了楼栋居民的一致认可。
  创新模式破解新矛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的领域与形态等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着。面对这些新变化,黄浦区司法局积极应对,引导社会上各种调解力量,参与创新矛盾纠纷调解的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百姓的高品质生活。
  医疗纠纷调解一直是调解难度较高的领域。黄浦区是上海医疗服务资源密度最高的城区,有公立医院32家,民营医疗机构200余家。高密度的医疗服务资源,造成了黄浦区医患纠纷多、疑难案件多。早在2011年,黄浦区探索成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医务人员和法务人员组成,以“专业调解+专业咨询”参与到医疗纠纷调解中。
  经过几年努力,黄浦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到了各方的认可与赞许,取得了不少荣誉:2014年,被上海市司法局授予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18年、2020年两次被上海市司法局授予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2021年荣获黄浦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先进集体;2023年,黄浦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咸少桢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黄浦区曾是上海旧改任务最重的城区之一。因家庭内部征收补偿利益无法达成一致引发的纠纷,往往影响旧改征收生效、影响居民早日得益。黄浦区司法局成立了旧改矛盾调处中心,组织专职调解员,聘任社区工作者、律师和退休法官组成一支430多人的调解队伍,与旧改居民面对面,开展思想工作,帮助居民算清旧改“经济账”“亲情账”;针对企业用房征收难题,调解员对症下药,把产权方和承租方找到一起坐下来谈,引导他们互谅互让,配合征收。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21年,黄浦区法院创新地将工作站开进了旧改基地内——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在外滩基地内成立,由法官进站参与调解接待,通过诉前化解、联动治理、法治宣传等举措,该工作站辐射了黄浦区15个当时有旧改工作的居民区,积极探索了一条司法服务保障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和有机更新的路径。
  结合主题教育,黄浦区司法局2023年下半年以来开展了黄浦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实施了鼓励社区法律顾问以人民调解员身份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加强“三所联动”,加大医疗纠纷化解力度,鼓励社会调解组织参与疑难纠纷的化解等专项行动,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下好化解矛盾的“先手棋”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